Blur-F.com - Hong Kong & Chinese Lesbian Community
Blur-F.com Index PageChatroomLesbian Friend FinderDiscussion ForumLinks ExchangeArticlesSex KnowledgeHomosexual NewsHotspotsHomosexual InformationContact UsDonation

同志 Q & A

(以下內容摘自認識同志手冊及自立早報男男女女版)

為你解開心中的疑惑.....其實,同志是這樣的..........

(1) 什麼是同性愛?

當個人的性好感、性衝動或性幻想的對象主要是同性時,這一類的性傾向就可以被列為同性愛。

(2) 什麼樣的人可以被稱做是同志?

當一個人主要只對同性的對象產生性好感或性幻想,就可以稱為是一名同志(同性戀者)。所以當一位女性主要只對女性有性方面的好感時,我們就可以稱她是一名女同志或「lesbian」;而當一位男性主要只對男性有性方面的好感時,我們可以稱他是一名男同志,或「gay」。

(3) 性傾向是如何產生的?

異性戀和同性戀的成因至今還沒有完整的理論能解釋。有些研究認為性傾向在出生前就決定了,有些則認為性傾向是出生後受環境影響決定的。但不論是如何產生或形成,最重要的是去接受它並自我悅納,過快樂的生活。

(4) 同性戀是不自然的?

我們常常聽到一種說法:「同性戀不符合自然法則。」但究竟什麼是自然?什麼是不自然?其實,從自然生態的觀點來看,在自然界中,就算是同一種生物也會有各種變化(只是多數與少數的差別而已),如果種族趨於一致,反倒容易因無法適應自然界的改變,而導致滅絕。也就是說,多樣化的生命型態,才符合自然法則。再者,從情感的角度來看,唯有對愛戀的對象真情流露,而非壓抑,才是「順其自然」。

(5) 同性戀是一種病態嗎?

同性戀不是心理或生理方面的病態。雖然事實上同性戀行為長期以來被誤解為病態,但是近代的醫學界已經大幅度的修正過去的錯誤看法。舉個例子說,美國的精神科醫師學會早在一九七三年就決定將同性戀從心理診斷手冊上的病態行為項目中刪除。該學會在當年發表的文獻中指出:「同性戀性傾向並不會影響個人的判斷能力、心理穩定程度、社交或職業表現,我們同時也呼籲心理衛生專業人員能帶頭化解過去加諸在同性戀性傾向上的負面標籤。」人類許多其他的社會或過去的文明都視同志為一種正常的性慾傾向,古羅馬及古希臘文明不但不認為同性相愛是病態,在許多詩歌和哲學著作中都還稱頌這種性傾向;某些美洲的印地安文明特別尊崇同性戀者的天賦,男同志和女同志常被推為部落中的宗教或政治領袖;中國的某些朝代,例如漢朝、六朝、明末時期,都出現過大量詩詞歌頌同性間的愛情,著名的「斷袖」、「餘桃」等愛情故事在過去也被視為是浪漫的軼事。今天在北歐的幾個國家,例如丹麥、瑞典、荷蘭、亞洲的泰國等地,都認為同性愛不過是人類多樣情慾中的一種呈現,這些國家在法律和文化的內涵中都給予同志和一般人同等的尊重。

(6) 同志可以從外表上看出來嗎?

雖然有些同志的確看起來「很明顯」,不過其實絕大多數的同志在穿著和言談舉止上都沒有任何特徵,這一點和社會上普遍的認知有很大的差距。就好比我們很難界定出一套異性戀的行為準則一樣,不管是男同志或女同志,也都沒有一套所謂固定的行為模式。同志分佈在各行各業中,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同志有的單身、有的有長期的伴侶關係;有的知識水準很高、也有的沒受過什麼教育;有的同志社會地位很高、收入很好,也有人沒什麼地位,天天發愁只求溫飽。同志在全世界不同人種膚色中所佔的比例也沒什麼明顯的差異,一般人認為同性戀現象只有在西方社會比較普遍其實是相當錯誤的看法。

(7) 是不是當一個人對同性產生好感時,就是同志呢?

性好感(sexuality)與性身份(sexualidentity)是兩件不一樣的事情。在青少年時期或成年之後曾有過和同性之間的性好感或性行為,不能就此斷定她或他是同志;同樣的,對異性對象產生性好感或與之有性經驗,也不能就此認定他或她不可能是同志。

(8) 一個人的性傾向有沒有可能改變?

性行為不過是人類多樣化的行為模式中的一種,所以我們倒不如改問這樣一個問題:到底同志性傾向有沒有必要「矯正」呢﹖經過長期的錯誤操作之後,醫學界現在已經普遍認為,改變一個人的性傾向不但成功的機會很低,反而常常使當事人更為沮喪,甚至導致自殺等種種適應不良。統計也顯示,絕大多數的同志不認為自己有接受矯治的必要;事實上同志不適應社會最大的障礙並不是他們的性傾向,而是一般人對他們的誤解和歧視。

(9) 妳不覺得兩個女/男生親嘴很不自然、很噁心嗎?

我們對不習慣、少見的事物往往覺得怪異、排斥,並不是它們真的不好,而是我們不了解它們。說同性親嘴很噁心,就像說黑人很髒一樣,都是刻板印象。

(10) 同性戀是不是都來自破碎的家庭?

這個問題包含了對同性戀和「破碎家庭」的雙重誤解。我們的社會認為一個家有父有母有小孩才是正常,除此之外如單親家庭、不生小孩的夫妻、同性戀家庭都不正常。再加上對同性戀的壞印象,自然就把養成同性戀的罪名冠到破碎家庭頭上了。但是「正常家庭」一定教養出健康快樂的下一代嗎?出身「破碎家庭」的小孩一定是同性戀嗎?事實並非如此。在異性戀婚姻離婚率越來越高的台灣,我們顯然必須調整對「家庭」的定義,以及對同志的偏見。

(11) 同志是不是都有戀童的傾向?

所謂的戀童癖,也就是成年人對幼童或未成年人的性好感,不能和同性愛混為一談。事實上研究顯示,絕大多數騷擾幼童的成年人都是異性戀者,這些研究並不是在暗示戀童癖和異性戀間有任何關係,相反的,這些研究不過在指出,異性戀者由於佔人口的多數,所以有戀童行為的成年人也因而大多為異性戀者。換句話說,由於同志人口比起異性戀者要少得多,有戀童行為的成年人中自然只有少部份是同志。

(12) 愛滋病是不是同志才會罹患的傳染病呢?

不對!愛滋病不是同志的疾病!正確的說,愛滋病是進行危險的性行為的人比較容易感染的疾病,所謂的危險性行為簡單的說就是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性交行為。如果您對性伴侶是否有可能感染愛滋病沒有把握,卻還是進行沒有保護措施的性行為,不管您本身是同志還是異性戀者,都會因而成為愛滋病的高危險群之一。換句話說,一個有多重性伴侶的同志只要小心謹慎的從事性行為,感染愛滋病的機會就會比從事危險性行為的異性戀者要低得多。目前所有的醫學專家都認為,在性行為的過程中全程的正確使用保險套,是最保險的性行為。

(13) 你不怕得AIDS嗎?

同性戀不等於愛滋病。根據衛生署的統計,在國內AIDS患者中,異性戀者的比率高於同性戀者。愛滋病傳染的途徑相當多,包括了輸血、打針、不安全性行為等。因此,安全性行為才是預防AIDS的上策。

(14) 同性戀需不需要去看心理醫生?

同性戀不是病,更不是心理變態。早在1974年,美國精神醫學界已將同性戀一詞自診斷統計手冊中除去。反倒是父母如果因為孩子是同性戀而自責困惑,也許該找人談談。

(15) 妳還年輕,會不會只是一時的「假同性戀」?

從來也不會有人說「妳只是暫時的假異性戀」吧?就算是青少年,也不應以喜歡同性或異性的標準來質疑他的感情是否「純正」或該被改變。應該關心他真正想要的是什麼,而不是一味地否定他的感情。

(16) 同性戀是不是都討厭異性?

不是必須討厭異性才能喜歡同性,感情模式不需要以如此對立的態度看待,喜歡同性,不代表討厭異性!

(17) 妳是不是被女性主義洗腦了,才變成同性戀?

女性主義啟發了女性獨立自主的思想,讓女性可以做自己的主人,不再做男人的附庸。如果女性主義讓一個女生決定自己比較適合過同性戀生活,表示這是理性思考後的決定。

(18) 跟同性戀作朋友,或是看了太多同性戀的書,會不會變成同性戀?

很多人看到同志相關訊息時,都會有這樣的憂慮。其實,感情與性取向,都是自然而然,勉強不來的。而且,同性戀者從小就是在以異性戀為主流的社會價值觀中成長,被異性戀父母扶養,看異性戀書籍與電影,身旁也多半是異性戀朋友,怎麼就不會「變成異性戀」呢?如果真的有人因為看了同志的書籍而成為同性戀,那也只能說,這個人天生就有喜歡同性的潛力。

(19) 是不是小時候受過性侵害,才變成同性戀?

同性戀是打從心底愛著同性,與性侵害無關。很多人將同性戀與性變態聯想在一起,只是因為性取向不同,不瞭解同志。

(20) 妳這麼陽剛、男性化,為什麼不乾脆變性?

陽剛是社會約定俗成的男性氣質,女性也可以具備這樣的氣質,但不一定要變成男兒身。就像男生也可以很溫柔,但他們心中仍然認定自己是男性。社會上對不同性別應該有的特質仍舊是很僵化的思考。而且,就像染金髮一樣,只是因為自己喜歡這樣的造型,不表示一定要變成外國人。

(21) 同性戀是不是也分男女生(0號1號、T婆)?

同志中的確會有不同的性別角色,有的比較陽剛,有的比較陰柔,如哥哥弟弟、T婆、不分等,但這些角色並不是固定的,比起異性戀的性別角色更有彈性,也更公平的對待彼此。所以男同志並非都是舉止秀氣的娘娘腔,女同志也不全是留短髮、不穿裙子的男人婆。

(22) 兩個女生在一起有性行為嗎?

並不是只有陽具的插入才算性行為。根據金賽性學報告,女同志之間不只有性生活,而且滿意度還高於異性戀女性呢!

(23) 男男 / 女女在一起,不會陰陽失調嗎?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每個人身體都有陰陽的部份,自成一個完整的系統,真正的陰陽失調,是指體質虛實寒熱失去平衡。如果真想養生,應該從食物及日常作息該始調養。所謂「採陰補陽」之說,指的是飲食療法,而非「性生活」。否則獨身者、禁慾者以及出家人,豈不都體弱多病了?

 

 
Lesbian Friend-Finder
找尋: TB TBG Pure
地區:
  進階搜尋